CAN/LIN Bus系統原理與實習

Part No.: MP-CAN/LIN-Bus-Book
此書中回答了許多關於汽車電子最新趨勢的問題,而且由淺入深,導引初學者了解在汽車上不可不知,但大多數人並不清楚的知識。

產品介紹

現在最新的汽車電子技術是什麼?為什麼它們已逐漸淘汰已有的技術? CAN Bus和LIN Bus的原理是什麼? 它們應用範圍有多大?他們的特性是?... 各種關於CAN Bus和LIN Bus的問題及概念,都能在陳璽煌博士裡的『CAN/LIN Bus系統原理與實習』裡,獲得完整的解答。

本書絕非一般只由英文技術文件整理而成的技術書籍,或是只針對導引概念而不重視自己動手做。此書中回答了許多關於汽車電子最新趨勢的問題,而且由淺入深,導引初學者了解在汽車上不可不知,但大多數人並不清楚的知識。
 

本書更包括實習單元,一步步教導如何應用所學,意味在讀者面前即可實現由汽車電子的概念來控制元件。

[精彩內容] 


 

第一章 CAN Bus系統簡介

1.1 CAN Bus發展歷史

自德國卡爾賓士(Kral Benz)於1885年製造出世界上第一部汽車以來,關於汽車的發展便一直沒停過,早期的汽車工業著重在車輛性能與安全性的提升,例如:

  • 1862年發明的四衝程引擎、
  • 1894年發明的柴油引擎、
  • 1904年發明的自動變速箱、
  • 1905年發明的渦輪增壓系統、
  • 1931年Audi汽車公司推出的世界第一款前輪驅動汽車、
  • 1952年發明的Air Bag系統、
  • 1959年發明的V型三點式安全帶、
  • 1958年Chrysler汽車公司推出的電子燃油噴射引擎、
  • 1978年Bosch公司推出的ABS防鎖死煞車系統、
  • 1997年Bosch公司推出的ESP動態穩定系統等等。

隨著汽車科技的快速發展,車上所裝載的電子設備也愈來愈多,早期汽車列為選擇性配備的裝置,例如電動窗、中控鎖、恆溫空調、氣囊、防鎖死煞車系統、DVD影音娛樂系統等,現在多已被列為標準配備,也正因為這些新增的電子裝置,使得汽車電子系統的複雜性大幅增加。根據統計,當今新型汽車所配置的電子零件數目,是十年前的兩倍以上;同時半導體市場研究公司 IC Insights 的分析報告也指出,在2004年電子零件部分占汽車整體價格的比重已達23%,而到2010年時,這個數字將上升至40%,在2020年時有可能達到50%以上。

以福斯汽車公司(Volkswagen, VW)生產的Phaeton汽車為例(請參閱圖1-1),該車型裝配有11,136個電子元件、61個電子控制單元(ECU)、搭載光纖網路的車上娛樂設備等,要整合如此龐大的系統絕非一件簡單的工作。早期車廠傳統的作法是利用專用的電線線束(Hard-wired),如圖1-2顯示,以點對點的方式連接ECU、使用者開關、控制器與末端元件,以完成控制及資料交換。

在圖1-2中,以引擎轉速監控為例,傳統的車輛引擎上頭可能會有三組引擎轉速感知器,分別通知引擎控制電腦、儀表板、自動變速箱等,方可達成車輛引擎控制、自動變速控制與告知駕駛人引擎轉速的目標。這項作法雖然解決了車上各電子系統之間的傳輸基本需求,卻會在車內形成極為複雜的車內網路,同時增加車輛重量、生產成本與影響車子性能,在車上電子元件日益增加的趨勢之下,這種點對點的配線安裝方式會讓車上的電線與連接頭的數目多到無法管理;除此之外,過多的連接線路還會降低系統的可靠度,對於會影響行車安全的裝置如引擎監理、煞車、氣囊等系統的操作穩定性更是一大挑戰,萬一發生問題,輕則車輛拋錨,重則會導致車禍發生,危害駕駛與行人安全,因此傳統點對點的配線方式已經不符現代新型車種的要求。

為了解決此一問題,有部分車廠,如BMW、Mercedes Benz等嘗試使用通用非同步收發器(UART, 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來進行車輛資料傳輸,但是UART僅適用於單點傳輸,並不適合多點的傳輸方式,以剛剛所提的引擎轉速監控為例,使用UART傳輸方式只能減少電線的數量,車輛引擎仍需有三組引擎轉速感知器來分別通知引擎控制電腦、儀表板與自動變速箱,並無法完全克服傳統點對點配線方式所衍生的問題。由於當時沒有一個網路協定可以滿足汽車控制領域的需求,德國生產車輛引擎監控設備的大廠:Robert Bosch GmbH公司,於1983年開始與Intel公司著手研究新的車用串列匯流排(Serial Bus),即是本書所要介紹的主題:控制區域網路(Controller Area Network),簡稱CAN、CAN Bus或是CAN匯流排。CAN這個名詞是由...

更多精彩內容

[其他配合產品]